張綱參事就落實《“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推進市場監管現代化發展答記者問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烦雠_具有哪些時代意義和特點?《規劃》實施過程中,如何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文件精神?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推進?中國質量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產業技術基礎專項組組長張綱進行了專訪。
記者:《規劃》全面謀劃了未來五年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方向,您認為《規劃》發布的時代意義是什么?
張綱:《規劃》是市場監管總局組建后的第一個關于市場監管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背景下,《規劃》的頒布具有特別意義。市場監管總局是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的一個全新機構。四年多來,新時代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動力、路徑等一直在探索中。市場監管與科技創新之間是什么關系?科技應該擺在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什么位置?《規劃》緊貼發展大局、科學研判形勢、精辟分析需求、把握內在規律,以其豐富內涵很好地回答了這一系列重大問題。這就是:科技既是市場監管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也是市場監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緊迫需求,必須運用科技力量推動構建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從這個維度認識,《規劃》在市場監管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記者:《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科技工作的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實施路徑和保障舉措等,您認為《規劃》具有哪些鮮明特點?
張綱: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定位科學、戰略性強。《規劃》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強化市場監管戰略科技力量的整體布局,即提升創新基礎能力、科研攻關能力、科技服務能力,將科技工作全過程、全方位貫穿整個市場監管事業發展中。
二是目標明確、指導性強。《規劃》緊緊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從四個方面明確了市場監管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即科創體系基本建立、科技力量進一步加強、科創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科創支撐效果全面顯現?!兑巹潯纺繕藬祿敱M、量化度高,為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工作遵循。
三是任務清晰、實踐性強。在強化市場監管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規劃》分領域、分專業、分層次,對重點任務進行了系統性部署,特別是10個專欄重點突出、方向明確、要求具體、路徑清晰,全面展示了面向未來增強市場監管戰略科技力量的主要內容和實現路徑。
四是舉措務實、創新性強。《規劃》強化了制度創新對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并在技術、管理、政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創新,包括市場監管數字化轉型,推進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統籌創新資源,建設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度,創新科技項目組織模式;創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委員會,匯聚智力資源開展高質量咨詢等?!兑巹潯繁旧砭褪且豁椫卮髣撔鲁晒?。
記者: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您認為,在實施本《規劃》過程中,如何貫徹上述兩個重要文件的精神?
張綱: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而加快市場監管現代化進程則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因此,市場監管科技發展需充分體現“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理念。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尤顯重要。
一是保底線與拉高線并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安全底線十分重要,拉質量高線更為關鍵,兩者不可偏頗。市場監管系統承載著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運行、保障消費安全的職責,肩負著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安全監管的重任,必須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同時,市場監管系統還承擔著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任務,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通過提高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水平,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二是強化監管與暢通循環并舉。《規劃》關于強化市場監管科技基礎的內容十分全面,包括技術機構建設、科創基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新時代市場監管現代化的科技強基謀劃了藍圖。在新形勢下,市場監管科技發展還需進一步聚焦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以高科技、高標準、高質量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各個環節,實現穩鏈、建鏈、強鏈,讓市場監管科技基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是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并舉。市場監管的基礎前沿技術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同時也需看到,與產業科技創新不同,市場監管科技發展具有更強的開放性。例如,計量變革國際合作、標準制度型開放、檢驗檢測互認、認證結果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面向全球的。為此,需要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全球導向、開放導向、合作導向,實現在自主創新中發展合作、在開放合作中促進創新。
記者: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您關注的重點有哪些?您認為這些重點應該如何推進?
張綱:《規劃》有多處新提法、硬指標。這些內容是創新點,是亮點,也是具有挑戰性的難點,當然也應予以重點關注。
一是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的實質性突破。《規劃》在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爭取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零的突破”?,F階段,國家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把握機遇、實現突破,需要在優化國家創新體系結構中找準位置、精準布局,以擔當國家使命和創新績效導向展示市場監管科技的價值;需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國計民生重點領域,?;?、促發展,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出市場監管科技的特殊貢獻;需要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上,豐富、拓展市場監管科技的內涵,發揮出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二是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建設。《規劃》在發展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10個”。建設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是中央作出的決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一項全新的探索。質量提升與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內涵。我理解,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建設需要更加緊貼產業,以質量標準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為重點,以工程化應用和普適性價值為導向,以全面提升質量競爭力和質量效益為目標,加強質量標準關鍵性、基礎性、戰略性研究,為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循環暢通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進一步重視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建設是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也是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內容?!兑巹潯穱@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研究,部署了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NQI一體化能力水平提升5個專欄,在整體部署中占據很高比重,而且內容全面、前瞻。NQI建設的核心是通過要素集成充分釋放效能,表現形態是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的優化。因此,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應在強化NQI研究的基礎上,面向未來持續推進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制度政策、技術機構及科技人才的融合與發展。這需要我們以更高的站位、更前瞻的視野、更大的勇氣進行探索,在創新中做強中國NQI,讓NQI一體化建設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烦雠_具有哪些時代意義和特點?《規劃》實施過程中,如何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和《“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文件精神?需要在哪些方面重點推進?中國質量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對原國務院參事,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產業技術基礎專項組組長張綱進行了專訪。
記者:《規劃》全面謀劃了未來五年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方向,您認為《規劃》發布的時代意義是什么?
張綱:《規劃》是市場監管總局組建后的第一個關于市場監管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背景下,《規劃》的頒布具有特別意義。市場監管總局是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的一個全新機構。四年多來,新時代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動力、路徑等一直在探索中。市場監管與科技創新之間是什么關系?科技應該擺在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什么位置?《規劃》緊貼發展大局、科學研判形勢、精辟分析需求、把握內在規律,以其豐富內涵很好地回答了這一系列重大問題。這就是:科技既是市場監管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也是市場監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緊迫需求,必須運用科技力量推動構建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從這個維度認識,《規劃》在市場監管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記者:《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科技工作的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實施路徑和保障舉措等,您認為《規劃》具有哪些鮮明特點?
張綱: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定位科學、戰略性強。《規劃》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強化市場監管戰略科技力量的整體布局,即提升創新基礎能力、科研攻關能力、科技服務能力,將科技工作全過程、全方位貫穿整個市場監管事業發展中。
二是目標明確、指導性強。《規劃》緊緊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理念,從四個方面明確了市場監管科技發展的戰略目標,即科創體系基本建立、科技力量進一步加強、科創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科創支撐效果全面顯現?!兑巹潯纺繕藬祿敱M、量化度高,為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工作遵循。
三是任務清晰、實踐性強。在強化市場監管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規劃》分領域、分專業、分層次,對重點任務進行了系統性部署,特別是10個專欄重點突出、方向明確、要求具體、路徑清晰,全面展示了面向未來增強市場監管戰略科技力量的主要內容和實現路徑。
四是舉措務實、創新性強。《規劃》強化了制度創新對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并在技術、管理、政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性創新,包括市場監管數字化轉型,推進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統籌創新資源,建設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度,創新科技項目組織模式;創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委員會,匯聚智力資源開展高質量咨詢等?!兑巹潯繁旧砭褪且豁椫卮髣撔鲁晒?。
記者: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2021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您認為,在實施本《規劃》過程中,如何貫徹上述兩個重要文件的精神?
張綱: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而加快市場監管現代化進程則是建設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因此,市場監管科技發展需充分體現“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的理念。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尤顯重要。
一是保底線與拉高線并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安全底線十分重要,拉質量高線更為關鍵,兩者不可偏頗。市場監管系統承載著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運行、保障消費安全的職責,肩負著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安全監管的重任,必須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同時,市場監管系統還承擔著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任務,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通過提高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水平,強化質量基礎設施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二是強化監管與暢通循環并舉。《規劃》關于強化市場監管科技基礎的內容十分全面,包括技術機構建設、科創基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等,為新時代市場監管現代化的科技強基謀劃了藍圖。在新形勢下,市場監管科技發展還需進一步聚焦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以高科技、高標準、高質量打通經濟循環的堵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各個環節,實現穩鏈、建鏈、強鏈,讓市場監管科技基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是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并舉。市場監管的基礎前沿技術必須立足于自主創新,同時也需看到,與產業科技創新不同,市場監管科技發展具有更強的開放性。例如,計量變革國際合作、標準制度型開放、檢驗檢測互認、認證結果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等都是面向全球的。為此,需要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全球導向、開放導向、合作導向,實現在自主創新中發展合作、在開放合作中促進創新。
記者: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您關注的重點有哪些?您認為這些重點應該如何推進?
張綱:《規劃》有多處新提法、硬指標。這些內容是創新點,是亮點,也是具有挑戰性的難點,當然也應予以重點關注。
一是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的實質性突破。《規劃》在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爭取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零的突破”?,F階段,國家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把握機遇、實現突破,需要在優化國家創新體系結構中找準位置、精準布局,以擔當國家使命和創新績效導向展示市場監管科技的價值;需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國計民生重點領域,?;?、促發展,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出市場監管科技的特殊貢獻;需要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上,豐富、拓展市場監管科技的內涵,發揮出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二是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建設。《規劃》在發展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了“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10個”。建設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是中央作出的決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一項全新的探索。質量提升與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內涵。我理解,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建設需要更加緊貼產業,以質量標準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究為重點,以工程化應用和普適性價值為導向,以全面提升質量競爭力和質量效益為目標,加強質量標準關鍵性、基礎性、戰略性研究,為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循環暢通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進一步重視質量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建設是市場監管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也是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最重要的內容?!兑巹潯穱@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研究,部署了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NQI一體化能力水平提升5個專欄,在整體部署中占據很高比重,而且內容全面、前瞻。NQI建設的核心是通過要素集成充分釋放效能,表現形態是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的優化。因此,市場監管科技發展,應在強化NQI研究的基礎上,面向未來持續推進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制度政策、技術機構及科技人才的融合與發展。這需要我們以更高的站位、更前瞻的視野、更大的勇氣進行探索,在創新中做強中國NQI,讓NQI一體化建設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怎樣援企穩崗、返還如何領取、職工權益會否影響?——聚焦失業保險“新政”(2022-05-13)
- 我國持續加大對失業人員幫扶補助(2022-05-13)
- 國常會發力穩經濟大盤:支持煤電企業紓困 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2022-05-13)
- 國常會聚焦穩崗穩就業:有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2022-05-13)
- 國務院常務會: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穩住經濟大盤(2022-05-13)